“双碳”效益(二):露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益
发布时间:2025-02-20 06:39:48 来源: 工业环境
在我国双碳目标(中国将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的背景下,矿业转型发展与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矿山生态修复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1)改善生态环境。采矿会带来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区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肥力匮乏,对周边水源也会造成污染。因此,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具备极其重大的生态学意义。矿山生态恢复可以为的矿山披上一层绿衣,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可以缓解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能够更好的降低矿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在矿区形成一个完整稳定、能够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废弃矿山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让遭到破坏的环境逐渐得到一定的改善,满目疮咦的露天矿山变得山明水秀。在废弃矿山修复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其中的经济价值,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其自身所具有的土地资源基础上加入一些人文景观元素,在修复的同时将其选择改造成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矿山遗迹公园等具有旅游和休闲的景区。通过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废弃矿山在经济上有较高的修复价值。
(3)推进绿色生产,提升节能减排和固碳增汇能力。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碳达峰、碳中和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体现低碳转型的理念,还能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探索低碳土地利用与开发模式。将低碳绿色生产生活、低碳节能产业用地转型等理念与方法融入到矿山修复中,能极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利用综合治理,推进绿色生产,提升节能减排和固碳增汇能力。
(4)构建生态文明。这些年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过程中,矿山开采成为其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很多露天矿山在失去开采价值后便被废弃,对当地生态环境能够造成极大破坏。所以在“双碳”视角下,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露天废弃矿山的绿色生态治理,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