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秀现身黄河口裸地

发布时间:2025-02-18 20:43:43   来源:  工业环境

  黄河与渤海交汇处,飞鸟与苇荡相映成趣。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一场“与柽柳合影”的互动活动招引很多游客参加。

  枝条细长,看似纤细柔美却于风沙中坚定不移的柽柳,成了装点这片土地的“绿色新秀”。这番景象背面,是一场关于黄河口裸地生态修正的环保实验。

  曩昔,黄河三角洲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自1961年被发现以来,继续在此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跟着“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理念家喻户晓,钻井渠道、提油机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长达数十年的石油挖掘和运送车辆碾压,让黄河三角洲土壤污染、板结、植被掩盖率极低一级问题杰出,ECO出现亚健康状况。

  作为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黄河三角洲湿地ECO对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含义显而易见,修正这些“生态伤痕”火烧眉毛。

  2024年,由中华环境维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青山公益天然看护举动”支撑,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展开的“黄河口裸地生态康复与景象提高试点项目”,在此进行一场“刮骨疗毒”的生态修正“手术”。

  “咱们挑选油井清退后的裸地作为修正靶点,通过土壤改良与本乡植物群落重建,逐渐康复生态功用。”项目负责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齐月介绍。

  据了解,项目团队针对土壤退化问题,探究测验“生物炭修正”技能。在修正区域进行深度翻耕后,将生物炭均匀混入表层土壤。“这能够有用改进土壤理化性质,为植物成长发明合适环境。”齐月介绍道。

  阶段性监测显现,修正区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盐碱化程度下降,多环芳烃含量下降,土壤质量有用改进。

  光溜溜的土地上渐渐冒出了植物新芽,如初生动物绒毛般软弱、纤细,又蕴含着生命力。盐地碱蓬和柽柳,从前耸立在黄河三角洲上的“土著”植物回归故乡。

  “这两栽培物耐盐碱、抗逆性强,合适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环境,咱们因地制宜,挑选这两种土著植物,通过人工撒播与苗木点播相结合的方法,模仿天然群落结构能够进行栽培。通过两次序生态修正,两栽培物均成功成活。盐地碱蓬种子萌生率达70%,植被掩盖度提高至50%,部分区域乃至带动芦苇等植物天然成长。”齐月说。

  不仅如此,跟着项目推动,试点地块除了地表植被修正,土壤种子库也得到了有用康复。斑斓裸地富丽回身,生态软弱区完成“绿色包围”。这片土地的容貌变迁,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注入新生机。在世界三角洲论坛上,项目效果为全球湿地维护供给了“我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