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旧貌换新颜——浙江深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综述

发布时间:2024-08-11 18:10:34   来源:  火狐赛事

  行走浙江大地,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风景画中:远处青山蜿蜒连绵,苍翠欲滴;公路两旁植被葳蕤繁茂,屋舍俨然;河道水质清澈,鱼虾细石尽收眼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打出打好以“拆治归”为基本招法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重拳出击治环境,重典治污修生态,深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一个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美丽浙江”,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坐拥绿水青山。村内的刘家桥港碧水潺潺,两岸植被繁茂、桃花含苞待放,河面上的古桥与岸边的凉亭交相辉映,尽显江南水乡风貌。

  得益于治水之后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个总投资5.8亿元的“水样年华”古婚俗文化园项目落户于此,将于2018年建成启用。目前蠡山村正在创建AAA景区,并通过该项目带动周边村庄发展。

  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浙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年前,浦阳江畔打响治水第一枪,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浙江开启以水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征程。

  这一创新实践,探索的是一个事关中国转型发展的重要命题: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浙江立下治水军令状:3年(2014—2016年)解决明显问题,明显见效;5年(2014—2018年)基本处理问题,全面改观;7年(2014—2020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2014年至2015年,浙江全方面开展“清三河”,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整治黑河臭河5100公里;2016年,大力推进清淤泥,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37亿立方米。

  全省4年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031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9700多公里建成城镇污水管网11625公里,完成23137个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提标改造23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重拳整治六大重污染行业……水岸同治,彻底斩断污染源,修复水生态。

  3年治水,美丽再现。2016年,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77.4%,比2015年上升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比例2.7%,比2015年下降4.1个百分点,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占81%。昔日垃圾河成了天然游泳池,水清岸绿的画卷重回身边。

  上虞将治水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进入一江两岸的曹娥江时代;安吉黄浦江源、长兴太湖风光、德清环莫干山异国风情等19条美丽乡村示范带让游客纷沓而至……无数个洗尽污垢方璀璨的故事,在浙江不断上演。

  今年2月,浙江再次部署“五水共治”工作——至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提前3年完成消劣任务,更高水平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兑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承诺。

  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计划未来4年内打通排水“经络”体系,力争在全市各县市区内,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河。

  温州全市20个劣Ⅴ类水质断面,按照“一点一策”原则,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安排了120项整治措施,联动实施“拆、截、清、封、防、调”六大举措。

  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实行“一河一策”;专项指标“一月一测”,实行“一票否决”……以“台州式硬气”强势推进剿劣。

  截至2月底,全省已安排剿灭劣Ⅴ类水项目近1万个。按照7月开始报捷、10月基本到位的总要求,逐一明确每一个劣Ⅴ类水体的报捷时间,报捷一个、销号一个。

  目前,浙江全省正在全面调查入河排污(水)口,依法进行规范化标识。对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进行清理;对保留的排污口、排雨水口,则设置规范的标识牌,实施“身份证”管理。

  针对劣Ⅴ类水不同的污染原因,33位来自治水领域的专家组成首席技术顾问团,一对一“牵手”浙江33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的全程技术指导,通过技术的力量推动治污剿劣工作。

  重塑江南水乡,这是“五水共治”的初衷。而今,13万公里河川日新月异,美好愿景已然落地、生根、开花。

  杭州玉皇山南,昔日违建遍地、农居混杂的乱象不复存在,变身充满现代化艺术气息的基金小镇;西子湖畔,原本破旧不堪的玉泉村被白墙黛瓦的新式农居取代,打造成文艺范十足的青芝坞慢生活街区。

  始于4年前的“三改一拆”攻坚战,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共拆除6.49亿平方米违反法律建筑,2.83亿平方米旧住宅区、4.34亿平方米城中村和2.26亿平方米旧厂区面貌一新。

  对照“十三五”期间浙江全省要基本实现无违建这一要求,全省各地拆、改的进度明显加快。

  为让违建无处遁形,绍兴探索“五色标识图”工作法,对比户籍资料,对每幢建筑进行颜色标注——绿色为合法建筑、红色为拆除违建、黄色为处罚违建、橙色为没收违建、蓝色为缓拆违建,并在每村公示,向百姓“交底”。

  “三改一拆”开展3年多来,大批违反法律建筑得到处置,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缙云县老城与新城间的最后一段梗阻,搁置10年的朝晖路终于在去年被打通。从“难”到“快”,缙云干部转换角色,绘制多张设计蓝图请市民投票,拆迁方案、未来规划都请市民参与,一举解开“死结”。

  在全面拆违推进过程中,洞头曾拆除“违建王”13个,有效发挥了警示作用。铁腕拆违还要配合柔性服务,为解决拆违后渔民的实际困难,洞头区政府出资对渔具房进行了统一规范安置,妥善处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违建。

  如今,这场整治行动不断探入深水区:从聚焦违建拆除,转向改、治并举,全面整治城中村、危旧房;从一项阶段性整治行动,转入全面创建“无违建”,成为各级政府长效保持、长期推进的常态化工作。

  各地推进低效土地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生态建设等工程,在优化城乡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惠民工程上下功夫。

  一些生态环境优越的县(市、区)拆除了大量违建畜牧养殖点,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重点助推当地旅游业发展。

  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通过拆违淘汰“低小散”企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并将拆后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引进重大项目。

  许多地方同步跟进老小区改造、新农村建设,将拆后土地改建成公共停车场、滨水公园、景观绿化等公共设施或休闲场所。

  在湖州吴兴区,通过土地复垦和农民集中安置,建成了3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台州温岭市,曾经的违建集中地如今已被规划为一个个小微企业园;在宁波海曙区,拆违拆出了一个“准5A”级景区……

  2015年,浙江推出首批30个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三改一拆”重点改造功能性项目,投资规模均超亿元。2016年12月,又集中开工145个“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项目和重点“三改”项目,拆后利用工作进一步发力。

  “三改一拆”必须持之以恒,新增违建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防控新增违建,各地摸索出一些好经验。

  浦江县整合500多人的机动力量,成立“假日违建综合执法队”,全天待命,全域巡查,发现一起拆除一起,不让抢建成为既成事实。

  玉环县建立土地民主管理制度,村级管理成效突出的,由县财政给予奖励,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充分调动村民自主管理积极性。

  诸暨市依托全市2.12万个基层管理网格和防控信息平台,结合对网格巡查到位率和问题处置率等项目的量化考核,使处置流程更畅通,处置责任更明确,让违建处置、防控责任追究成为常态。

  到今年底,浙江全省各县(市、区)“无违建创建”工作将实现有机构、有人员、有资金、有政策“四有”目标,形成农村“一户多宅”防控、城市乱搭乱建防控、农村宅基地保障、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管理等长效机制。到2020年底,浙江将实现县县基本无违建,建成基本无违建省。

  驱车浙江国省道,路在婉约的山水间绵延,路面平坦,标志标线清晰规范,路侧植被层层叠叠、生机盎然。

  横贯浙江的高铁沿线,时而青山苍翠、竹影摇曳;时而花海绵延、娇艳芬芳;时而杨柳堆烟、古色古香。

  一条条景、路、水和谐交融的公路、河道,一处处洁、绿、美相辅相成的景观节点,正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提升中逐渐显现。

  2012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开展“四边三化”(“四边”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三化”即洁化、绿化、美化),并联动打响蓝色屋面、违法广告和农村“三乱”等拆改大会战,合力建设美好家园。

  近年来,浙江各地不断深化推进“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整治,以点带线、亮点美线,实施由“四边”带动全域的景观打造提升工程。城乡环境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打造了山水林田湖城乡一体的美丽画卷,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杭金衢高速除了车流量大以外,曾经最扎眼的是林立的广告牌,其中不乏破旧不堪、立柱生锈的,影响路域环境和行车安全。而仅仅一年时间,沿线的广告牌全部拆除。现在的杭金衢高速,路侧干净整洁,行车视野开阔,再也不让人感到“心塞”。

  路域环境质量提升的同时,一张生态网正在织就——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重点,努力提升省际交界、互通区、服务区、城乡接合部绿化水平。浙江近年共投入资金67亿元,在公路沿线年,全省完成省级“四边三化”重点问题点位整治2453个,完成率99.9%;完成高速公路违法广告牌整治511块,完成率100%。

  垃圾不见了,道路变宽了,违建拆除了,通行更畅了,土地复耕了……近段时间,一幅美丽城镇的画面正在嘉善徐徐展开,这是嘉善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带来的一场“美丽蜕变”。

  放眼全省,一批“升级版”的美丽小城镇呼之欲出:在淳安,人们在绿道骑着自行车,享受着身边的湖光山色;在桐庐,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生态养生带等乡村风情带初具雏形……一批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美丽乡村的“最美客厅”。

  翻开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书,核心任务始终围绕“一加强、三整治”。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这些重点内容,为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明确了方向。

  2月20日,小城镇整治的第一场攻坚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收官。全省1191个小城镇在百日内,掀起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全民“卫生大扫除”。

  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车站、码头、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是此次重点整治的范围。

  “从来没这么大干过。”在乡镇,镇村干部带着袖章,拿着扫帚,一户户奔走,发动老百姓共同参与;各地群众纷纷走出家门,扫楼道、擦灰尘、整理庭院、撕小广告,干得热火朝天。

  一把扫帚扫到底,小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大多数乡镇已初步实现了无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画等现象,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6年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推广金华市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的通知》,浙江在农村试验推广的这项“绿色革命”,成为全国学习推广的典范。

  早在2003年,浙江就结合生态省建设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开始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经过数十年一以贯之抓落实,目前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超过90%,4500个农村垃圾分类与减量省级试点村,每年减少垃圾40多万吨。同时各地以更高的要求,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面对环境保护的全球性难题,10多年来,浙江先行先试,从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入人心,美丽城乡呈现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013年4月12日,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把生态省建设继续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浙江的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把浙江的绿水青山护得更美。

  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每个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面对“十三五”,浙江进一步提出“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犹如一场接力赛,历届省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6年,浙江启动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力争通过实施绿色经济培育、节能减排、“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改一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等11项专项行动,加快建成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

  随着环境、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全省3万多个村庄实现了巨大变化,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使得“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成了人们的直观感受。

  10多年前,靠着挖矿、办水泥厂富起来的安吉天荒坪镇余村村民,下决心停了石尘弥漫的矿山,关了水泥厂。他们一面保护青山绿水,一面在省内最早开始发展生态旅游。如今,全村280户人家有近一半的主要收入来自经营性收入。

  如今的安吉,全县就像是大景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去年,安吉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00多万人次,收入逾22亿元。

  2016年,安吉、德清、浦江、江山、桐庐、象山等6个县(市)成为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全省产生了首批100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00个特色精品村。去年,全省新增1020公里绿道,如同叶脉联结城乡、润泽大地。

  截至2016年底,浙江已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市、34个国家生态县(市、区),69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绿色细胞、美丽细胞的创建,编织成之江大地上的绿色阵营。

  如今,浙江正在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在“十三五”期间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庆元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在2017年度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18家企业签下了总额达70亿元的“生态大单”。

  钱塘江发源地的衢州,地表水达到一级水质,盘活“美水”给衢州人带来了生态红利,旅游业近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绍兴市柯桥区印染产业产值曾占全国三成。2016年2月起,柯桥区将200家印染企业一举关停69家,砍掉1/3;20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

  今年前两月,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187.72亿元,同比增长8.03%;“网上轻纺城”实现线%。数据说明,整治实现了“减量、提质、增效”的目标。

  2016年,浙江提前超额完成“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淘汰落后和严重超过标准产能任务。

  通过统筹打好“拆治归”这一重拳硬招,开展环境整治倒逼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发展动能有效转换,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

  成功的实践,使浙江更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有空间深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ENGLISH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