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写好“整治文章”绘就农村人居环境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9-03 17:09:36 来源: 最新资讯
1月16日,冬日暖阳下,手提灰桶的群众正在对河东乡常牧公路两旁的树木进行刷白作业,随着他们手中毛刷的上下翻飞,一排排树木穿上了白色漂亮“新衣”,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伴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树木开始步入冬季生长休眠期,为逐步加强树木的越冬管理,提高树木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连日来,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东乡组织辖区群众利用10天时间,对常牧公路沿线林木进行修整,刷白树木2000余棵,为树木过冬穿上了“防寒衣”、撑起了“保护伞”。
据河东乡杨家村党支部书记何琼勇介绍“树木涂白是冬季绿化养护一项重要任务,能有效预防冬季树木的冻害、病虫害发生,同时因为白色吸热少等原因,树木不会因昼夜气温剧变受到明显影响,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
为实现乡村“美丽颜值”和百姓“幸福指数”双提升,河东乡将刷白工作与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在保护树木的同时,对林木进行修整,对路边的垃圾进行清理,实现了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河东乡的树木管护举措是贵德县以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小进步”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德县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切实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牧区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不断擦亮“天下黄河贵德清”金字招牌,全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24年1月,成功入选全省首例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这一殊荣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贵德县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绘就蓝天碧水生态图的时间长河中点点滴滴积累沉淀起来的。
抬头是“画”,入目是“景”,现如今,行走在贵德县城乡之间,大街小巷整洁清爽,房前屋后整洁敞亮,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这一切,得益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作的持续开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贵德县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与提升村民内在素养、培育文明乡风有机结合,不断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净、绿、美”转变,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曾经是农村环境的写照,而现在走进乡村,却变成了“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的全新景象。这一变化的背后,饱含着贵德县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智慧。
贵德县通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人、财、物保障,建立系统整治新路径,全方面实行五级联动格局,围绕重点区域,采取“月评、季督、半年观摩、全年考核”的督查模式和“红黑榜”制度,人居环境督查向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推进,实现了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转变。
常行者至,常为者成。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是需要长时间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贵德县在改善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中从细处着手,向深处发力,努力打造出有颜值、有底蕴、有温度的人居环境。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年投资1800余万元引进专业城乡保洁服务企业,承担县城、乡镇、村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职能,行政村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58%。
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林草长、路长作用,实行“逢五清扫、适时整治、划段包干、全天保洁”的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制度,抓紧抓实水域、林区、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将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全方位开展“绿色庭院”“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探索环境卫生“区域+网格”管理责任制,将全县环境区域划分为23个网格73个责任单位,全年督促整改各类问题300余条。
建成全省首个农村智慧污水运维中心,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35.2%,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同类地区前列。
这一项项举措,让全县逐步形成了“点上出彩、片上出景、带上出新、全面铺开”的乡村建设新格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一个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海南州委宣传部供稿)
1月16日,冬日暖阳下,手提灰桶的群众正在对河东乡常牧公路两旁的树木进行刷白作业,随着他们手中毛刷的上下翻飞,一排排树木穿上了白色漂亮“新衣”,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