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低碳城市发展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1 12:29:18   来源:  最新资讯

  2024年9月21日,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杭州城市学研究会、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杭州市生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第三届“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在杭州智力大厦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来自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杭州市科协、省市相关学会、浙大城市学院等企业和事业单位100余人参会。

  本次论坛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主持。主旨报告前,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全国影响力建设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与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联席主席贾康共同为“低碳书房”揭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逐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先后以低碳城市建设为载体,持续探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特色路径,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主席杜祥琬进行线上致辞。杜祥琬探讨了现代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低碳能源转型、“双碳”发展目标等问题,并就此次论坛主题分享观点。第一,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时,安全可靠是基本要求,经济可行是社会需求,而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大方向,只有三点同时实现,才能将以往谈论的不可能三角转变为“可能三角”。第二,风电光伏等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是符合清洁体系的绿色低碳能源,通过技术进步可使之具备经济性、通过功能互补可使之具备安全性、通过源网荷储相结合,可确保新型能源安全运作。第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与实践落地相结合,要以技术进步和政策变革驱动能源效率逐步的提升。第四,呼吁提升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生物质能兼具经济、环境、社会、气候效益,应该把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提升到清洁能源的同等地位。第五,党的十八大与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指明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和促进绿色循环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补关系。其中,无废社会建设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政府和老百姓都期待的着力点和综合抓手,可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城乡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的主旨演讲由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王稚晟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赵天寿针对国内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发展储能技术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导致中国当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度落后预期的关隘,在于新能源的不可控性与长时间储能技术的缺口。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消解,必然伴随高安全、长时储能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此技术难题,一是要不断完成能量与功率的解耦,降低两者的相互依赖;二是要制造容量与功率能够分别优化的储能设备。赵天寿院士指出,目前的新型液流电池能量功率解耦,时长灵活、扩容方便,且本征安全,循环寿命长,若能够逐步发展与应用,使成本降低,则有望填补中国长时储能技术缺口,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联席主席贾康作题为《新质生产力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改革与政策》的报告,他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诠释,并对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改革与政策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优质生产力,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改革方面,他指出“双碳”的战略目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其实现需要适应使经济利益调节“内生机制”发挥作用的价格改革、中国“以煤为主”资源禀赋国情下的“从煤到电”供应链与配套改革,以及商业银行的自觉自律并热情参加政策金融协调互动。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邵益生以《关于低碳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提出“为何需要发展低碳城市?”“是什么引发低碳需求?”与“怎么办发展低碳城市?”三大问题。他指出,城市是个多目标、多维度、复杂的巨系统,低碳城市只是城市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正确地认识发展低碳城市的初衷,不夸大、炒作“低碳”是基础。那么,应当思考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低碳需求,思考面对气候自然变化时人类该如何自处。总的来说,低碳城市发展源于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但不应仅局限于此,而更重要的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减碳降碳固碳行动需要理性,不宜过激、过热,低碳城市的发展也需要讲政治、讲科学、讲绩效,以顺应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沈满洪以《从自然资源生产率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题,对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做了总体判断。通过对中国城市自然资源生产率的测算比较,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当前自然资源生产率有所提升,但形势仍然严峻。对此,沈满洪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清醒认识资源环境效率的严峻形势;第二,要全方面实施自然资源生产率领跑者制度;第三,全面深化环境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第四,全方面推进创新驱动自然资源生产率提升;第五,全面加强资源环境数据的搜集和统计。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恺以《低碳转型治理机制解析及展望》为题,介绍当下的双碳目标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全面绿色转型要求,提出低碳转型治理机制的概念框架,并阐述了该机制中以政策、市场、贸易、技术、产业和社会为内容要素的六大维度及其未来图景。他指出,低碳转型治理内生于国内低碳实践、外生于全球气候治理,且低碳转型治理要重点围绕减碳、零碳和负碳端协同发力,今后低碳转型治理将呈现“多尺度”与“多维度”耦合互馈一体的景象。

  主旨演讲后,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邵亚主持进行圆桌交流。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技术中心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吴宏杰,浙江省绿建协会城市有机更新与低碳改造分会会长、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蒋纹,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熊鹰等嘉宾围绕双碳与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相关主题进一步展开精彩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