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发布时间:2024-09-06 23:47:25   来源:  火狐官网网址

  9月3日下午,嘉峪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嘉峪关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副主任王仁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晓慧,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蒲宁,市林草局副局长丁建彬,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凯共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23年,我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委关于逐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把贯彻落实《决定》各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紧紧围绕《决定》确定的重点任务,提出“在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并将深入落实《决定》各项部署、全面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嘉峪关的实施建议》中,制定《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嘉峪关建设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的实施方案》,为全市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勾画了发展路径。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改委副主任王仁辉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晓慧女士,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蒲宁先生,市林草局副局长丁建彬先生,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凯先生,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大家下午好!《甘肃省委关于逐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印发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决定》,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美丽嘉峪关建设,打造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根据安排,我介绍一下统筹推进绿色转型整体战方面的情况。

  一是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持续推进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一期、酒钢本部1#2#焦炉优化升级改造等项目建成投运,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推动铝产业链向终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拓展,博丰节能减碳新型铝材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嘉唐铝业600万吨氧化铝等项目顺利推进。以文促旅、以旅带商,快速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进展顺利,成功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短片电影展等节会赛事,着力提升特色商业街品质,打造雄关名商圈,文旅商体质效不断的提高。全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发展饲草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举办西瓜节、丰收节等乡村旅游节会,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坚持转换放大新能源优势,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电力外送与就地消纳结合,统筹谋划布局新能源、调峰电源、外送通道、电能存储项目和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光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34兆瓦,在建项目570兆瓦,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35%。酒钢公司2400兆瓦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纳入国家沙漠、戈壁、荒漠重大风光基地建设示范,项目总投资133亿元,其中:首批200兆瓦风电、200兆瓦光伏已建成并网;二期400兆瓦风电、400兆瓦光伏预计10月底具备并网条件;三期400兆瓦光伏正在施工,800兆瓦风电正在开展招标工作。配套330千伏变电站和330千伏输电线路已建成。引进宁夏含光500兆瓦/100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10.9亿元,建成后将有力发挥对新能源调峰调频功能作用。

  三是坚持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印发实施《嘉峪关市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实施建议》,把节约世界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以节能、节水、节粮、节地、节矿、节材为突破,推进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合理规划利用各种资源。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压实重点用能企业责任,确保完成省上下达我市的“十四五”能耗下降目标任务。推动重点行业对标改造,实施了酒钢本部铁前系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三化改造、东兴铝业电解槽全石墨绿色降碳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我市成功入选全国50个再生水利用示范重点城市。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在工业园区全方面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嘉峪关工业园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示范基地建设顺利推进,2025年底按期完成创建目标任务。

  四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印发实施《嘉峪关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嘉峪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能源、工业、科技支撑等专项方案和支撑保障方案,全面构建我市碳达峰碳中和“1+13”政策体系。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班3期,不断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实现“六个新突破”、打造“六个典范”为抓手和主攻方向,大力推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落实省委《决定》,按照省委书记胡昌升“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城”要求和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委会议部署,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统筹产业体系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绿色发展典范城市。

  感谢王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晓慧女士介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

  按照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我介绍一下,我市贯彻落实《甘肃省委关于逐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逐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决定》部署,认真落实《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嘉峪关建设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的实施方案》,围绕七大“战役”,同向发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慢慢地增加,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截至8月31日,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2.4%,细颗粒物浓度均值17微克每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一,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49微克每立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无劣Ⅴ类水体。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0%和41.03%,森林覆盖率12.57%,草原植被盖度16.5%。

  (一)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在线监控、空气质量微测网、走航监测等科学技术手段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做好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四类污染源排污监管。加强扬尘污染源头防控,督促企业对易产生扬尘物料采取入棚、入仓或喷洒抑尘剂等方式存储和运输,13家企业已建成物料棚库共计11.08万平方米。有序推进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酒钢公司实施碳钢薄板厂炼钢区域超低排放改造、炼铁厂2#高炉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大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巩固燃煤污染管控成果,开展煤炭市场专项检查,严控高硫分、高灰分劣质煤炭销售和使用。全市施工场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城市道路湿法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常态化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充分运用12套“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对黑烟车抓拍车辆涉及的检验测试的机构溯源检查,严查机动车检验弄虚作假行为。

  (二)不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源地监管,定期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巡查,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控视频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做好国控水质自动站运行维护保障,持续开展黑臭水体及入河排污口排查,巩固无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现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建立全市涉水企业清单,加强全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污水达标处理、设施有效利用。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第4。

  (三)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农田保护,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尾菜处理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健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全市无受污染耕地。对8宗用地性质变更为“两公一住”的开发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有序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印发《嘉峪关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础信息调查和首批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

  (一)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编制印发《嘉峪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科学划定118.8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坚持前置把严、过程把控、结果把关,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更新,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作用,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评准入,助力全市经济社会走上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车道。

  (二)加强治理修复。结合我市地域较小,ECO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真实的情况,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务实推进国土绿化、防沙治沙、生态修复。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0.7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02万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17.92万株,网络捐款51.2万元,美丽雄关绿色本底持续夯实。坚持系统治理,实施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林草综合治理、森林草原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项目,18.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一定效果保护。投资1.21亿元实施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续建项目,提升区域ECO质量及固碳增汇能力,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慢慢地加强,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共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20个,修复损毁土地面积3518.85亩,切实筑牢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

  (三)不断的提高城乡生态宜居品质。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绿色惠民工程,改造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绿化带,新建改造口袋公园,完善城市公园基础设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87平方米,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公共空间的需求。

  (一)环境执法监管持续优化。开展干部能力素质大提升行动,增强执法队伍业务素养,优化环境执法监管方式,切实帮企业全流程、全要素做好环境管理。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60余人次,检查企业410余家次,下达整改通知20份,实施行政处罚6起,罚款90.9万元。积极办理信访举报投诉,受理办结环境信访案件5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多举措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全方面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对诚信企业推行生态环境柔性执法,落实执法正面清单和“两轻一免”要求,减少生产干扰、缓解企业负担。

  (二)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组织并且开展全市废弃危险化学品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监管。建立完整应急预案体系,累计完成160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联合酒钢(集团)公司建成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队伍。组织并且开展讨赖河环境风险和应急防控设施调查,编制完成讨赖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方案,联合酒泉市、张掖市建立上下游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并且开展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面落实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转移审批、台账管理等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积极地推进野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结合市情实际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监测,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与救助。

  (三)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改。严格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群众举报件办理工作。目前,交办我市的20件群众举报件已全部办结。针对中央督察报告中我市主动认领的14个问题,以及西北督察局移交的9个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结合市情实际,科学拟定整改方案,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着力推动整改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半篇”文章。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逐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全方面提高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美丽甘肃建设贡献嘉峪关力量。

  感谢吴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我市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效益?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落实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全市历史遗留矿山遥感图斑核查工作成果,积极向省厅申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全方面推进我市矿山修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实施完成嘉峪关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建设工程,总投资1883万元,项目对位于峪泉镇、新城镇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占用破坏土地资源集中连片的1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所在的12处矿山及其四周影响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其坡脚夯实回填308178立方米,采坑边坡回填53.45公顷,渣堆及渣坡清理整平1026521.57立方米,破碎危岩体22328立方米,撒播草籽71.19公顷,安装警示牌62个,围护网13789.58米,采洞封堵盖板66个,治理面积143.97公顷(2158.5亩),恢复治理率为88.82%。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级竣工验收。

  二是申报实施嘉峪关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建设工程,总投资618万元,项目对位于嘉东工业园区清新环境片区、文殊镇片区主要交通干线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其采坑回填206653.28立方米,场地平整277692.57立方米,放坡4900立方米,轮胎碾压实146082.3立方米,设立警示牌8个,共治理面积约90.69公顷(1360.35亩),恢复治理率为89%。目前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于8月21日通过市级验收,力争2024年底完成省级竣工验收工作。

  我们知道,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在于解决ECO问题,重点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市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效益,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一是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可使我市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受采矿影响的地形地貌景观得到恢复,弃土弃渣压占土地得以恢复生机,遏制因生态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提升区域ECO质量及固碳增汇能力。

  二是经济效益。通过对损毁矿山进行及时治理,避免和减轻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改善了全市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为嘉峪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是社会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能大大的提升区域生态条件,使地质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ECO的碳汇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从而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权益,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

  甘肃日报记者: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6月6日,习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时,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一年来,我市作为国家“三北”工程建设主战场之一,在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首先,感谢各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嘉峪关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习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甘肃省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大省,是“三北”工程的主战场之一,筑牢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必须始终牢记的“国之大者”。嘉峪关市作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重点地区之一,为扛牢主体责任、勇担历史使命,市林业和草原局深入贯彻落实习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如何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系统谋划,迅速编制和启动《嘉峪关市防沙治沙规划》《嘉峪关市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阶段性目标总体如期实现。20212030年,我市计划实施退化林修复1.05万亩,目前已完成0.4万亩,占总目标任务的38%;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95万亩,目前已完成3.3万亩,占总目标任务的66.7%。通过项目实施,全市森林、荒漠等自然ECO质量和稳定能力显著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地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1.绿洲外围防护区建设稳步向好发展。以构建防沙治沙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退化防护林修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光伏治沙,切实改善沙区生态环境。2023年以来,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2万亩,其中光伏治沙1.4万亩,“双重”项目人工造林0.43万亩,其他沙化土地综合治理0.19万亩。

  2.农田绿洲生态经济高标准防护林区建设持续改善提升。以构建绿洲防护体系为重点,开展城市、乡村和重点区域、重要地段绿化提升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2023年以来,累计向上争取国拨省补资金2641.1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项目,18.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一定效果保护。投资1.21亿元实施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续建项目,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慢慢地加强。利用现有集体林地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林下经济等生态富民路径,2023年实现林下经济年产值1732.09万元。

  3.城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区建设不断提标升级。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为重点,加快城区公共绿地、城郊缓冲林带、城市小游园、城市公园等建设,持续增加城市绿量,拓宽城市绿化空间。2023年以来,全力办好承接落实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十号门、东安社区、酒钢三中北门、西域花园、建设西路“口袋公园”5个,朝晖、昌明等社区花园10个。改造提升机场路、嘉酒快速通道22.1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1.8万余株、绿篱2万余株。在市区、公园补植补种缺株断档乔灌木及花卉5.6万株,采取节水灌溉、完善制度、加强巡查等措施,实现科学、精细管理,城市绿化品质得到非常明显提升。

  (三)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坚持把深入实施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建立林长制“四单一函”工作机制,不断靠实镇、村各级林长责任,全市林草资源保护得到加强,林草灾害防控成效明显,林草法治建设有力推进。完成森林督查、资源监测工作,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行为,对近年来各类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做全面清查,侦办涉林案件6起;完成7个森林样地、8个草原样地的监测和2个草原样地的健康评估,动态掌握林草资源情况。联合多部门开展“清风行动”等执法检查,累计救治野生动物88只,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开展林草领域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整改隐患131余处,林草防火安全形势平稳有序。启动新一轮光肩星天牛三年攻坚行动,运用化学防治、配置诱杀树等方式开展综合防控,防治效果达到预期。2024年出台《嘉峪关市绿化条例》,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雄关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酒钢新闻中心记者:建设幸福河湖是当地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据了解,讨赖河嘉峪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通过省级验收,是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示范河湖。我市东湖、南湖文化生态园旅游景区等美丽幸福河湖创建也在稳步推进。请问,在创建美丽幸福河湖的过程中我市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幸福河湖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的有益探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是巩固河湖整治成果、系统治理河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嘉峪关市水务局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统筹兼顾水资源保护、河湖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全方面提升治理能力,有力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一是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坚持“节水优先、保护优先”,严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执行新增取水许可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成功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5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1家省级节水型公共机构,15个市级节水型居民小区。

  二是夯实管理基础,全方面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上的水准。制定《讨赖河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和界桩标识牌埋设工作。组织并且开展“河湖管护攻坚行动”“聚焦小微边共建幸福河”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坚决清存量、遏增量。

  三是坚持建管并重,不断的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持续加大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城镇供水安全。

  四是强化水岸同治,保障水生态安全。完成讨赖河嘉峪关下段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农村饮水提升改造等项目。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治理面积6702公顷。

  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让群众在良好水生态环境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以人为本,建成符合防洪标准的“安全河”。制定超标洪水防御应急预案,建立水务牵头,气象,水文,应急、管理单位及业主河长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织起河湖“安全网”。

  (二)以行为便,建成兴利便捷的“惠民河”。河道两岸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对于推动周边土地开发,城乡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新建3座桥梁,26公里堤顶道路可连接现有交通网,为群众出行和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交通。

  (三)以绿为基,建成环境友好的“文明河”。以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核心,把昔日的垃圾场乱石滩建设成南湖文化生态园、讨赖河生态园、明珠文化生态园,种植护岸植物,形成绿色廊道和良好生态环境。布设休闲椅、亲水平台,建设环保公厕,设置宣传展板,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四)科技引领,建成现代化管理的“智慧河”。依托甘肃省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建设讨赖河三维模拟图像显示,布设电子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实现重点河道、敏感水域、重点湖库实时无盲区全覆盖巡查监管。

  (五)全民参与,建成全民共治共享的“幸福河”。以河道水系岸线空间、两岸绿化为核心载体,以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为建设理念,打造安全、生态、自然、文化有机融合的讨赖河滨水廊道。树立人人参与、流域共治、人水和谐的理念。让每位公众都成为河道的“主人”,关心“母亲河”的发展与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牢河湖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总体要求,立足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河湖长制“有能”“有效”和建设“幸福河湖”为主线,强化担当、落实责任,着力提升河湖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嘉峪关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别的关注的问题,发布会后可以与市政府新闻办或发布单位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刚才,有关部门发布人介绍了我市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发布嘉宾回答了记者提问。希望各新闻媒体持续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加强相关宣传报道,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