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保共治绘就“生态绿图”

发布时间:2025-01-02 06:50:40   来源:  火狐竞技下载

  从蓝天白云到碧水清流,从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立到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推进,长三角正用实际行动守护绿色“基底”,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近年来,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进入快车道,一系列治理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区域一体化高水平发展的坚实保障。

  2024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聚焦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再度成为重要议题。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扛起“美丽中国先行区”的使命任务。这不仅是长三角地区对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更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有力回应。

  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41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3.7%,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4%。这一些数据的背后,是长三角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11月1日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揭牌成立五周年。目前示范区正重点打造跨省域高新区,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预计到2030年,示范区将形成超2300亿元规模的高端产业集群,集聚各类优质企业1200家以上。

  据介绍,跨省域高新区涵盖青浦、吴江、嘉善三个园区,拟构建“一芯引领、两廊带动、三片协同、多点支撑”的战略空间布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业内人士看来,示范区的发展离不开绿色底色,五年来生态联保共治,在水环境、大气治理、土壤、空间规划等各方面集中实践和示范了城水共生、活力共享、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

  据上海市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建管部部长朱伊妮介绍,元荡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项目。2020年,以示范区一周年为契机,青浦携手吴江启动元荡建设。如今,元荡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堪称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

  方厅水院作为示范区的另一生态产业跨域共建共治项目一直非常关注。截至2024年10月份,方厅水院的上海、江苏的两座场馆已进入外墙施工及室内精装。浙江的3座场馆已完成地下室施工,地上已完成两层钢柱吊装,预计10月底主会馆完成结构封顶。2025年年中,方厅水院项目将整体完工。

  近年来,苏州和昆山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

  昆山与上海嘉定、苏州太仓相互毗邻,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上有诸多共性。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六年来,三地不断健全跨界河道治理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河湖沿线工业污染治理、河湖清淤等,建立了固态废料非法转移联动执法查处及监管合作机制,加快提升区域生态能级,形成了昆山城隍潭生态园、太仓新浏河风光带等重点生态功能片区。

  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昆山生态环境局不断探索跨界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先后与嘉定、太仓签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提升;共建“双碳”工作联动机制合作协议,共推示范创建、共促减污降碳、共强治理能力,促进三地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

  在守护绿色基底的同时,长三角地区也在积极探索的新路径,绿色已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正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近日公布的《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全市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保持在30%以下,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80%左右;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将安排十个领域的253项重点项目来推进美丽上海建设。这十个领域又称“十美”:空间美、发展美、环境美、人居美、生态美、韧性美、人文美、和合美、科技美、善治美。在空间格局方面,上海将制定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编制上海湿地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等。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上海更是聚焦建立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快速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转型。例如,上海将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内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并启动实施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近年来,安徽不断建立健全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调结构、提效率、强供给、树标杆、促循环”等举措,协同推动制造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目前,安徽全省已形成了以合肥、芜湖、滁州为“一体两翼”,马鞍山、六安、蚌埠、阜阳、宣城、宿州等地“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向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加速迈进。

  下一步,安徽将聚力调结构、提效率、强供给、树标杆、促循环,慢慢地加强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擦亮安徽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力争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

  在浙江湖州,结合自己优势和产业趋势,当地政府提出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智能物流装备、绿色能源等八大新兴产业链。2023年,湖州的投资提高10.4%,高于省均水平4.3个百分点,引进项目中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75%以上。

  湖州的经验表明,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更能为区域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通过优化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长三角地区正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绿色转型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过程,其重点是几个核心要素的协同推进。”中盛普英产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胡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绿色转型不仅要在空间布局上实现绿色化,还要与时间赛跑,确保绿色产业创新与绿色科学技术创新同步发展,形成共振效应。”

  谈及未来的绿色转型,胡锋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数智赋能将成为关键环节。一方面,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绿色发展协作,将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转化为绿色创新创业的机会,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的价值共创场景。另一方面,应加快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创新“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的模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在数智技术与绿色技术领域的融合,以此改造传统产业并推进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大省江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关键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正努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们已是‘无废工厂’,所有生产废弃物实现再利用和‘零填埋’,随着今年100%使用绿电,明年预计将实现‘零碳工厂’的目标。”扎根江苏35年的江苏太古可口可乐,拥有超过200亩厂房、年产饮料超过1.2亿标箱,这样一家大体量生产企业从“无废”向“零碳”迈进的经验或值得借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大规模的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物,江苏太古是如何做到“无废”的?记者从企业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首先要关注“四可”——可见、可减、可用、可消。

  “可见、可减非常好理解。我们所有废弃物从产生到处理都全过程监控,绝对不能往‘自己家’偷偷排。在这一基础上会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升级产能、从源头减少废弃物。”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另外,在占地200亩的厂房内鼓励员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并将生活垃圾外送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以发电,将污水站污泥和含糖活性碳、硅藻土混合,送至制陶厂,和陶土混合制陶,进一步实现所有废弃物的“可用”;而“可消”主要着眼于危险废弃物,如使用年限长、含有重金属的冰箱等进行回收、拆解等规范化处理,最大程度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所有废弃物合理处置,没有任何垃圾占用土地填埋,下一步要实现的就是‘零碳’目标。”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零碳”指的是工厂不再排碳或已用碳证抵消所有碳排,在江苏太古,为实现这一目标可谓双管齐下。“一方面是我们在今年100%使用绿电,其中包括我们自己的光伏发电板的太阳能发电、使用车和采购的绿电;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生产线的不断升级优化,进一步减少供应链的碳排放。”据了解,今年江苏太古可口可乐仅使用绿电一项,全年可减少碳排放17000吨。

  而浙江也有一批创新型企业,正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绍兴绿展环保有限公司通过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了一些多样化的再生产品,为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动能。相较于那些固废来源单一的企业,绿展环保的创新之处在于研发了“装配式烧结墙板技术装备”,这一技术能够高效循环利用多种固体废物,兼具一般固废处置、综合利用、装配式建筑建材和绿色建材等多重优势。

  “这一技术属全球首创,国外(企业)反而来我们这里取经,目前我们这一套方案已经在伊拉克的一个项目中复制成功。”绍兴绿展环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公司的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烧结墙板项目能够实现100%的工业固废掺加量,全程无二次污染,节能效果显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浙江省“十四五”期末的控制目标值。

  据悉,目前,浙江所有设区市都已入列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为全国首个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低碳路径,这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要在所有领域、地域、链条和环节中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的目标。”胡锋分析称,生态优先和节约集约的日常生活理念也应与时尚、有品质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推动绿色消费与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