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
发布时间:2024-08-29 08:04:26 来源: 火狐官网网址
综合来看,要从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等多方面下功夫,通过改革和革新、开放和放开、创新和创造,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到新质生产力领域,加快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加速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新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领会和理解好新质生产力,把握好其内涵特征和核心标志,有助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挥好我国独特优势,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通过上述重要论述,不难发现,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以往传统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式生产力,其关键是以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它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催生新产业和新动能,形成科学技术创新与工业革命互为驱动的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跃升。近些年来,慢慢的变多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被大范围的应用到生产生活各领域,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5G网络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消费和社交模式,AI和工业互联网重塑了公司制作、管理和营销模式。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生产方式革新的全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备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需要非常明确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历次生产力跃迁,中国都是旁观者、追随者,但进入新时代,从AI、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从新一代信息、新能源到新材料,从基础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场景应用,中国处在跟跑、并跑和领跑的位置。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短期有利于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长期有利于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新质生产力依托于科学技术创新,但又远超科学技术创新,它的完整链条至少包括:科学发现(基础研究)→技术发明(科学技术创新)→产业转化(创造新产业或改造旧产业)→大范围的应用(优化或重塑各类要素配置和生产生活方式)。所以,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完整的内涵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看,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换言之,同样数量条件下的劳动者和可用资料组合,能够更高效地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社会所需。其中奥秘在于,作为劳动者的人,作为生产工具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劳动对象的产业载体和组织方式,本身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具创造性、主动性和工作技能的劳动者,更有效率、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更富活力、更为优化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
基于上述框架显而易见,要加快培育、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至少要在如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劳动者方面,要全方面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建设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这其中的关键是教育和培训。二是生产工具方面,要对劳动者所使用的“装备设备”进行革命性更新,用足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赋能发展新兴起的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生产关系方面,要形成更加均衡、更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所有人的活力和创造力,重塑传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际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综合看来,要从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等多方面下功夫,通过改革和革新、开放和放开、创新和创造,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到新质生产力领域,加快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加速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新优势。
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畅通科研成果交易转化和研究人员创新创业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披露和勤勉尽责容错机制,健全专利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消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权相关的政策盲点和模糊地带,保障成果转化法规条例政策落地。多元化培育技术转移官等科技成果转化的“架桥人”,打造懂政策、懂市场、懂技术的市场化专业人才队伍,帮助科学技术创新人员合法合规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程序。
二是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两方面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制。有效市场就是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学技术创新。有为政府就是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的差距。尤其是要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慢慢地增加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
三是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化的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开辟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的独特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和超级丰富应用场景,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我国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抓住大市场优势、丰富应用场景、技术迭代更新特征,已形成从科学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再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优势,成为更具主导性和话语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产业。
(许德友:广东省委党校教务处处长、教授,广东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徐伟军: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经济思想的逻辑结构研究”(19BJL0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