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 穗 信 息 2021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4-08-21 09:53:56   来源:  火狐竞技下载

  近年来,章丘区文祖街道主动适应社会新变化和基层治理新要求,作为全区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启动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创新实施“党建+网格+积分”的诗画文祖“1591”乡村综合治理网格化积分制新模式,探索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子,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治理“文祖样本”。

  一、党建统领“软筋骨”变身“主心骨”。乡村振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群众是主体。文祖街道构建以党工委领导、党支部负责、各部门联动、公众齐参与的组织体系,街道成立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乡村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各村(社区)成立以支部书记负总责、“两委”和网格员共管理的工作机制,以网格片区为分支,户为积分主体,以党支部+党员作支撑,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和谐美丽新乡村。近年来,文祖街道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行动,员家家户户挂门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每年进行评比颁奖、公示,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获得感,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五治融合“小网格”托起“大民生”。文祖街道秉持“治理即服务、治理就是软服务”的理念,立足“六位一体”工作主线+N”服务阵地,打造信访、法治、应急、智慧四个平台,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种治理方式,提供社会便民服务、社会志愿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N项社会服务一站式、多元化提供社会服务。

  三、积分激励小杠杆撬动大治理。文祖街道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将信访维稳、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9项内容纳入赋分项目,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让“干部带着群众干”变为“群众抢着干主动干”。通过积分激励,搭建了群众参与的平台,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并将村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因而大大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啃下治理“硬骨头”。2020年上半年,就有2万余人次的志愿者热情参加环境整改治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来,“抢着干”的村民慢慢的变多,“站着看”的村民慢慢的变少,形成了民有所想、民有所呼、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长沙市雨花区力求更大程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主动帮扶、精准帮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强大动力,打造出——营商环境的“雨花样板”。

  一、以办事不求人为目标优化服务环境。2020年以来,雨花区营商中心针对主要楼宇营商环境连续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针对各大楼宇进行“扫楼”。雨花区深入落实企业帮扶制度,全区65名县级领导与67个重点项目、45家重点企业结对帮扶;“县级领导联点”“片区指挥部调度”“企业(项目)服务日”三大机制共同发力,全年解决各类项目难题896个。如此,把企业的内生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政府的服务推动力结合起来,让要素红利、政策红利、制度红利、创新红利全面释放,雨花“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二、以放管服改革为驱动优化政务环境。从以前“你来报、我来审”的办理模式到目前的成体系、分产业、专业化的客户服务,模式不断迭代,方法日益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但雨花区服务企业的初衷和决心从未改变,始终润物细无声地“不叫不扰,随叫随到”,用口口相传的服务口碑,打造服务企业雨花品牌。2019年,雨花区率先推出“一号申领、一厅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结”并联式集成办理服务模式,首次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1日办结”。2020年3月,试点“线上即传即办”和“线下即来即办”双通道办理模式,企业从递交材料到通过审批、拿证,前后用时不到2小时。雨花区成为全省企业开办速度最快、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低的区(县、市)。为促进市场新陈代谢、良性发展,雨花区着力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通过设置综合窗、实行数据互认,减少环节和材料,有效解决市场准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促进了市场的新陈代谢、良性发展。自助服务厅内不仅有生活服务智能设施,通过政务自助服务机,涉及教育、卫健、人社、商务等19个区直部门的200余项政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市民在此可24小时自助申请或办理包括业主委员会备案、临时占用公共场地许可等在内的事项,无需再去窗口排队。2020年9月,雨花区推行“水电气综合窗”改革。在申报所需资料方面,从过去的20份压缩至13件,材料压减率达到35%,总数为长沙市最少。在审批环节方面,过去企业要跑交警、城管、市政、园林4个部门,并且交警部门作为受理的前置条件,要求现场施工一定要符合交通疏解方案才予以受理。改革后,企业只需前往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的“水电气综合窗”填写有关信息,由窗口工作人员组织4个部门联合踏勘,实现“一张表单”内部流转,办理时间从过去所需的6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为确保企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报装领证,交警对不符合交通疏解方案的情况容缺办理,企业只需在领证时补齐交通疏解方案即可。同时,推广综合窗“一窗通办”,区级设置全科综合窗13个、部门综合窗6类;街道(镇)设置综合窗2至4个、社区(村)设置综合窗1至2个,整合22个区直部门的200余项业务。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雨花区之前的做法是由11个执法部门不定期、分头到企业检查。2019年,雨花区率先全省启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打造行政执法“监管者联盟”,将巡查改为抽查,实现“双减少”目标——被检查公司数显著减少、检查企业的次数显著减少,仅抽取5%的市场主体,并将抽查事项梳理合并为5大类15项,减少多重执法、减轻企业负担。

  三、以法治思维为指引优化市场环境。《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七十条免罚清单》2020年出台,对涉及企业登记、广告管理、电子商务、特定种类设备、食品安全等70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可视情形免予行政处罚。近年来,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路上,雨花区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等纷纷制定出台系列有关具体落实措施,进一步落实“审慎包容”的执法理念。如在涉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中,尽可能地审慎适用查封、扣押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对涉案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探索开展更有温度的“执法”,可捕可不捕的一律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一律不诉,尽量适用缓刑等不影响公司制作经营的刑罚方式。雨花区还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法律援助送到企业身边:率先全省在全区各街镇和重点单位设立“一站式”智慧工作站,将工作站打造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便捷诉讼服务的前哨阵地;推出商事调解中心、“24小时法院”、劳动争议一站式调解等举措,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提升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法律服务效能。

  龙岗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选取两个产业园为试点,分别推行普通工业固态废料集中收运模式与危险废物和普通工业固废集中暂存收运模式,努力探索工业固态废料处置难题的新出路。

  一、入户+培训,规范企业管理工业固废。为摸清园区工业固废处置情况,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派出专家组对园区23家固废产废企业逐家走访调查。在掌握企业工业垃圾产生种类和数量、日常解决方法和企业需求之后,龙岗区生态环境部门、工信部门以及辖区街道办和社区工作站等多方联动,达成“提升公司守法意识,帮企业规范管理,开拓合法处置渠道”共识,为企业纾难解困、提升营商环境明确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向。龙岗区生态环境部门和工信部门还组织园区企业组织多场培训,发放指导手册、标识标签、固废处置合同模板;组织专家深入车间了解企业选址固废暂存点和分类情况;指导园区和企业选择合法的再生资源处置公司和固废处置公司。目前,园区内基本实现工业固废“五个有”:有人管、有暂存场所、有分类、有标识、有处置合同。

  二、指导+培育,发挥园区管理处组织效用。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指导下,汉光科技园区成立了园区环保和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协助政府部门督促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协助法律宣传,带领企业知法守法;做好日常巡查,收集企业意见和问题,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帮企业解决环保问题。“产生普通工业固废的公司数很多,如果由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直接面对企业管理和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既浪费行政资源,也不科学。因此,必须设法调动和发挥园区管理处的作用,把管理处培育成为协助政府开展环境管理的好帮手、服务企业的好助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该委员会成立以来,在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引导园区内企业组织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规范堆放、集中收运等工作,充分的发挥了巡查、指导、检查和督导作用。到目前为止,园区内工业固态废料产生量减少、标识清晰、规范有序,实现了减量化、规范化和综合化利用。

  三、分类+科技,提高工业固废处置效率。园区内的普通工业固废分两类处理。一类如金属、纸皮、塑料等有价部分,企业已有固定的出售渠道,则以完善收运处置手续为主,指导企业签订合同,保障企业的收益和权益。对另一类无价低价的碎件、木料、泡沫塑料等,企业则需要合法渠道并付费处置。作为试点工作的重难点所在,园区采取“搭伙吃饭,分摊费用”方式,由处置公司和园区管理处、产废企业三方签署协议“1+N”合同的方式实施园区集中收运模式。该方式没有最低消费,企业按实际重量计费;园区管理处则负责收集企业处置需求,达到少数后通知处置公司上门收运,并负责帮助处置公司收取处置费用;处置公司也因找到集中货源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为做好一般固废的收运跟踪管理,处置公司在其原有基础上开发了普通工业固废转运小系统和微信小程序,能够对汉光科技园的无价值、低价值普通工业固废产生、转运情况做信息化登记和跟踪,达到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灵活服务企业、有效提高处置效率的目的。

  四、培训信息化,强调规范化管理和跟踪管理。为帮企业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管理危险废物、普通工业固废,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组织园区企业组织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培训,并发放指导手册、标识标签,组织专家到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普通工业固废。此外,园区管理处还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中和盛世“固废通”及“固废称重”两款固废管理APP,用以对园区企业普通工业固废及危废的产生、转运情况做信息化登记和跟踪,在灵活服务企业的同时,有效地加强了监管,提高了工业固废处置效率。试点开展以来,园区管理处一方面组织与园区内企业签订工业固废收运协议,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普通工业固废交由园区统一来管理,放在危险废物和普通工业固废集中暂存收运仓库进行暂存;另一方面则负责仓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接具备相关处置资质的公司,与处置公司签署协议,将仓库暂存的危险废物和普通工业固废交由处置公司收运处理。

  一、“打包一件事”为退伍军人整理清单当好“专属管家”。武侯区作为“一体化”服务的试点单位,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退伍军人事务局关于做好新时代退伍军人服务工作精神,围绕退伍军人技能提升、就业创业、优待帮扶、困难诉求等全要素全过程,梳理摸排办事事项、政策、职责、流程、环节和材料,打包形成“一件事”需求清单。过去,单位内部职能不同,对不同群体的需求了解也不同,常常是服务对象来一次,部门掌握一次,内部信息也未整合,工作很被动。自启动“一体化”服务试点后,充分的发挥退伍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一贯到底的优势,全方面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掌握广大服务对象生活状况、收入水平、共同生活的亲属、个人诉求、当前困难等情况,并结合社保接续、移交安置、来信来访等业务办理平台掌握的办理数据,全面梳理9大类近80余个具体事项,形成覆盖全域、标准统一的“一件事”事项清单。结合武侯区退伍军人信息系统建设,将“一件事”清单导入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多部门互联、数据共享、集成服务等方式,实现“服务清单化、清单流程化、流程规范化”,真正变“服务对象找我”为“我找服务对象”,极大提高了服务保障的精准性。

  二、“构筑一张网”让服务保障“直通车”快速精准到达。2021年,武侯区将在推进“一体化”服务过程中,按照政务服务现代化思维,加快“武侯区退伍军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采用“平台+应用”建设策略,依托信息化技术,着力建设1个区级服务中心、11个街道服务站、71个社区服务站标准全统一、数据全共享的服务网络,构建“一网通办”办事平台,为全区各级退伍军人事务管理人员提供建档立卡、数字网格管理、党建管理、信访管理、事件处理、指挥调度、考核考评等信息化支撑,实现对每一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的实时精细化、主动化、可视化管理,支撑退伍军人事务管理人员与网格员的实时通讯、工作对接及指挥联动。武侯区在推进“武侯区退伍军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了“两微一端”的开发和运用,2021年年初,利用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实现了退伍军人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在线查询政策、查询抚恤金、查询退役金、自助信息采集等功能。未来将大力开发微信公众号功能,积极地推进移动终端系统的应用,尽快实现网上预约、自助填单、生存认证、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多元渠道融合服务、主动服务、协同服务、双向服务、精准服务等服务机制,促进统一政务服务的快速融合,加强数字政务服务与科学决策新能力,实现退伍军人服务保障智慧化、精细化、精准化。

  三、“最多跑一次”让服务对象享受点单呼叫式服务。为解决“多头跑、跨地跑”等问题,武侯区依托线上线下多元化退伍军人服务渠道和载体,创新探索“一门进出、一表申请、一事联办、一网通办、跨域协办”的“4+1”服务模式。2021年转业、退伍到武侯区的退伍军人,只需要在“退伍军人事务一站式办理专区”,“按照‘一次告知清单’提交资料后,通过‘资料预审—系统分发—审核办理—查询进度—系统反馈—告知结果—打印凭证’流程,就能一次性办好相关手续。”这是武侯区积极地推进“线上一键式”+“线下一站式”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少跑路的有力举措。在武侯区军官转业安置事项办理中,以前办理转业报到涉及人武部、组织部、人社局、编办等多家部门、近20个业务科室,要提交的材料多达40余项,甚至常常会出现因为找不到“门”、不熟悉流程、反复来回跑的现象。而从2021年开始,通过一体化的推行,只需要按照“一张清单”,到退伍军人局刷一次脸、签一次字、扫一次码,就可以直接到新单位报到上班,省时又省事。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一体化”在服务退伍军人实践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张家港市聚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让“招贤纳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成为张家港市人才工作的金字招牌。

  一、打好“引进牌”,不断抢占高品质人才集聚新高地。聚焦“高精尖缺”,推行“产业+项目+人才”引才模式,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领军人才来港创新创业,各地人才在张家港收到了满满的“获得感”。一是以政策“筑巢”。出善《张家港市区镇产业专场招才引智活动补贴办法》,引导区镇加大对大项目的招引力度,会同区镇板块聚焦数字化的经济、新能源、先进特色半导体和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产业链,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地,全年开展重点产业专场招才引智活动11场,累计对接高层次人才项目300多个。联合举办领军人才项目评审会4场,引进领军人才(团队)超100个,重大创新创业团队5个。二是用活动“领跑”。组织2020苏州·张家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首次采取全国征集方式遴选合作机构并探索区镇承办行业分赛。打造第十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张家港专场,采用“1+3+N”形式开展“产才融合”“互通共融”“赋能发展”三大主题17场系列活动,探索“线上+线下”、沪港两地联动等新模式,100多个项目落户。三是靠服务“护航”。组建领军人才企业复工服务工作专班,开展人才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研,通过领军人才创业服务联盟,协调21家服务单位为人才公司可以提供绿色服务保障通道,为人才公寓在住人才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二、打好“培育牌”,积极营造技能人才成长新环境。深入推动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技能人才服务内容和方式,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一是制度“松土”激发活力。召开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印发《张家港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张家港市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补贴细则》,从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人才队伍三个维度明确19条推进举措。二是党建“浇水”焕发生机。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红色工匠成长计划”党建项目,组建“1+X”红色党建联盟,其中“1”指党建联盟牵头支部(市人社局人才培训党支部),“X”指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技工学校相关党支部等)。项目通过“红色接力·红心向党”“红色引擎·匠心培育”“红色展示·爱心奉献”等专题活动,实现职业机构红色教育覆盖率100%。三是大赛“施肥”迸发激情。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举办“行行出状元”张家港市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共设数控车床工、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养老护理员、植保技术人员等十个职工组竞赛项目。

  三、打好“创新牌”,全面开启应用人才供给新模式。针对全市重点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应用技术性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实际,吹响“集结号”,广发英雄帖,致力实现应用技术人才与产业方向的精准对接。一是双模式互动破解人才招聘“壁垒”。举办“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大学生就业帮扶“送岗直通车”直播荐岗(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专场)活动,提供线上直播荐岗、线下求职面试、就业观引导等相关就业服务。二是多维度发力打通人才供需“堵点”。三是校政企联姻搭建人才教育培训“云梯”。成立全江苏省首个专对于应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联盟“张家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校政企工作联盟”,搭建企业与高校深度对接平台,加速地区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