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前线建工修复题材要点调整更新
发布时间:2024-08-10 17:28:11 来源: 工业环境
同花顺300033)F10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3月4日建工修复300958)题材要点有更新调整: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承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产-学-研-用”高效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截止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参与各类研发项目60余项,包含国家“863”计划科学技术研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及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获得境内外108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37项(含国际发明专利3项)。公司共参编标准,指南,工法等13项,其中已发布区域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北京市工法2项,在编团体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
公司控制股权的人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污染地块智慧环境管理为切入点,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基建核心技术,构建集地块环境(土,水,气等),污染(污染程度,分布模拟等),工况(工程运作状况等),管理(如人力,财务,设备等)等要素于一体的多层分类数据库及分析模型,采取“平台 应用”的建设模式和“平台 生态”的运行模式,统筹资源整合,促进技术迭代,加快业务创新,助推行业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是公司延伸产业链条,布局运营管理服务的重要业务板块。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下,公司将紧抓发展机遇,依托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实践,以“绿色节能,资源循环”为技术创新方向,以现场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为重点,逐步构建基于污染土壤,含油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与土壤修复业务协同联动加快市场布局。同时结合业务实践,持续探索其他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
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接了多项有代表性的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如广华新城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南京化工厂项目,广钢地块修复项目,天津农药修复项目等。公司近年来紧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先后承接天津油墨厂地块修复项目,
苏州铜铅锌矿修复项目等治理与风险管控,持续管理相结合的项目。与污染场地修复不一样,农田修复是在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怎么样提高耕地质量,优先选择不影响农业生产,不改变农产品种类及种植模式,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风险管控和修复综合治理技术,如钝化,植物修复,农艺调控等。公司承接的阜阳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台州农田修复项目,会东农田土壤改良项目较有代表性。公司已完成和在执行多项水环境和矿山等生态修复项目,其中楚雄生态湿地恢复项目,连云港综合整治项目较有代表性。
基于公司在修复领域十多年污染场地调查,修复现场管理经验,及对技术与工艺细节的深度理解,面对当前场地污染信息逐渐呈现多尺度,多来源,多维度,多类型,大信息量等特点,公司开创性探索通过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场地污染信息的深入挖掘和高效管理。目前,建工修复牵头组织各课题参与单位,完成了重点行业场地对环境造成污染信息采集与传输,识别与分析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了场地信息高精度空间插值方法和三维(3D)成像技术,构建了场地环境大数据组织方法与分析模型,开发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污染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当前我国对污染场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的部分需求。有关技术与平台成果,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典型区域的重点行业场地上开展了系统性示范应用与有效性验证。
基于“双碳”目标,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探索,实践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根据《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通则》,率先对在施项目采取了系列针对化学氧化,原位热脱附,淋洗,风险管控等技术的绿色管理措施,通过“精细刻画,精准修复,全过程柔性管理”的修复实践,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和碳足迹。在技术降碳增效方面,成功完成“原位热强化化学氧化/还原耦合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耦合修复技术基于热-化学协同效应,在低热条件下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增溶与传质效果,激活化学修复药剂的活性,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目的,该耦合技术大幅度降低传统修复技术的能耗和材料使用量,降低修复工程的能耗(降低60%以上),碳排放水平和修复成本(降低50%以上)。
公司主要生态修复业务包含:水体生态修复,针对水环境污染和水ECO退化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体污染,去除富营养化,重建水ECO,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包含采石场,煤矿,金属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结合工程技术和生态手段,以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演替为主要目标,构建适宜的生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以此来实现ECO的恢复,农田生态修复,采用农艺调控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生物技术,集成优化物理-化学-生物联合技术措施,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田安全利用模式。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公司开展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主要包含场地修复和农田修复。场地修复指采取了工程,技术和政策等管理手段,将地块污染物移除,削减,固定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活动。农田修复指通过源头控制,农艺调控,土壤改良,植物修复等措施,减少耕地土壤中污染物的输入,总量或降低其活性,以此来降低农产品污染物超标风险,改善受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GIS,VR技术综合应用下的智慧工地的建设是公司领先的项目管理理念与水平的表现,此外,通过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造,利用数字化赋能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内生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为在行业内建立土壤及地下水全周期管理的“数字档案”,为保护,预防,管控,修复提供实时的,可追溯,可持续,可合理预计的数据资源。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